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世界趣闻 > 乾隆为何不立令妃为皇后(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)

乾隆为何不立令妃为皇后(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)

令妃还在坐月子,乾隆就兴冲冲地翻了她的牌子,令妃强忍虚弱侍寝,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年里,乾隆竟然每次都在她生完孩子之后立刻来找她。

乾隆为何不立令妃为皇后,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富尔察氏满足了乾隆对妻子的一切幻想,作为皇后,在乾隆为庞大的国家机器能正常运转而殚精竭虑时,富尔察氏用自己的精明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,将皇子们的生活和教育安排的妥妥当当,使皇帝不至于分心。


作为儿媳,富尔察氏对皇太后无微不至,凡是吃饭更衣,全都亲自照顾,不让宫女插手,皇太后偶有不适,她一定衣不解带在跟前伺候。


作为妻子,富尔察氏对乾隆更是关怀备至,据说清史稿记载,有一次乾隆身上长了疖子,需要经常换药,富察皇后直接搬到了乾隆的寝宫侧室,亲自伺候皇帝生活起居,直到百日后皇帝完全康复才离开。


乾隆称赞她:“朕躬揽万几,勤劳宵旰,宫闱内政,全资孝贤皇后综理……十余年来,朕之得以专心国事,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,皇后之助也。”


只可惜天道忌全,富尔察氏一生为乾隆生了四个孩子,其中两个儿子全部早夭,给富尔察氏的身心造成了无法言喻的沉重打击。


尤其是乾隆十三年,富尔察氏的第二个儿子永琮去世,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这一年富察皇后陪乾隆东巡,途径山东德州时,在船上病逝了。


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悼念持续了一生,不仅写下了一百多首悼亡诗,每年忌辰,都会到长春宫凭吊,一直到他退位才停止。


乾隆十五年,在太后及大臣的多次催促下,乾隆册命乌拉那拉氏为皇后。

对于这位皇后,乾隆谈不上喜不喜欢,只能说她出身正统,有利于稳固大清江山。


甚至在乾隆十六年,乾隆专门写了一首诗,分析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新皇后。


独旦歌来三忌周,心怀岁月信如流。

断魂恰值清明节,饮恨难忘齐鲁游。

岂必新琴终不及,究输旧剑久相投。

圣湖桃柳方明媚,怪底今朝只益愁。


大概就是衣不如新,人不如旧,还是富察皇后好啊!


乾隆三十年,倍受冷落的乌拉那拉氏终于跟皇帝爆发了冲突,被打入了冷宫,一年后抑郁而终,连个谥号都没有,只能称之为继皇后。


与她们两个不同的是,令妃魏佳氏出身低微,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奴才,内管领魏清泰之女,原本是魏氏。


所谓包衣,就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、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。


像魏氏这种身份,一般都是选秀入宫做个宫女,年龄大概在13岁到17岁之间,也就是说魏氏是在乾隆六年至九年期间入的宫。

但是正史中没有她做宫女的具体记载,而且在乾隆的御制诗中,曾经透露魏氏是富察皇后牵线,送给他的伴侣,这也是她那么受宠的原因之一。


乾隆十年,魏氏正式走入皇帝的视野,封为魏贵人,同年晋升为令嫔。


根据《鸿称通用》的记载,魏佳氏的封号“令”对应的满文为“mergen”,意为“聪明的,睿智的”。


乾隆十三年,魏氏晋升为令妃,但是在这期间,并没有受到过多少荣宠,一直到乾隆二十一年,才开启了“野蛮”的生娃之路。


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,令妃于圆明园的五福堂生下皇七女,次年七月十七日,生皇十四子永璐,再次一年七月十四日,生下皇九女。


这个生产速度持续了接近十年,抛除一次小产不算,十年间令妃为乾隆生下了六个孩子,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坐月子。


在这期间,其他数十位妃嫔,几乎没有一个生下子嗣,可见其恩裕之隆。

乾隆为何不立令妃为皇后,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

乾隆三十年,令妃跟着乾隆和继皇后乌拉那拉氏南巡,南巡之后,继皇后被废,令妃晋升为皇贵妃,虽无皇后之名,却有皇后之实。


据不可靠的野史记载,在这次南巡过程中,乾隆有意立令妃为皇贵妃,引来了继皇后的强烈不满。


为什么呢?


因为按照清朝的祖制,只要皇后在位,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立皇贵妃的。


只有皇后的位置空悬,才会册立皇贵妃,代行皇后职责,管理后宫事务。


有清以来,唯一一次发生这种事儿,还是顺治帝册立董鄂妃。


皇帝的行为明显触怒了继皇后的底线,所以她才会失去理智,不惜“断发绝情”。

满族女人只有在丧国和丧夫两件大事中才能够断发,继皇后的举动让乾隆彻底爆发。


南巡结束,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,而令妃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后宫,两件事高度重合,不知道是不是巧合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令妃的荣宠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,为什么乾隆不册封她为皇后呢?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在满清时期,虽然嘴上说“满汉一体”,实际上汉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,无论是在朝堂之上,还是后宫之中,都是不争的事实。


由于蒙古族在满清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出力不少,所以满蒙联姻是当时的国策,蒙古族的女子进入后宫之后,地位都非常尊崇。


比如说皇太极的皇后和四个妃子,全都是出自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,顺治帝的两位皇后也全是博尔济吉特氏,这种情况一直到乾隆时期才有所转变。


但即使是这样,满族女子在后宫中的地位也不是满族和汉族能够比拟的,尤其是汉族,更是处于鄙视链的底端。


一旦乾隆试图册立令妃为皇后,势必会让满蒙两族群情激愤,动摇国本,所以乾隆另辟蹊径,册立她为皇贵妃,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
皇七子永琮,天生有异相。太后因为他是正嫡,又聪明异常,所以最为钟爱。我也想以他为继承人。我即位以来,敬天勤民,自问并未得罪天地祖宗,然而为什么正嫡子嗣一再早亡?难道是因为我朝自定鼎中原以来,历代皇帝都非正嫡继统。而我必欲以嫡子继统,获得先人没能获得的福分,因此一线妄求之心,遂启如此之祸?(《清高宗实录》)


乾隆认为,一个人命格如果配不上他的福泽,那么就一定会招致灾祸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


所以乾隆皇帝宠爱她,但是不能让她地位尊崇到无以复加,所谓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,皇贵妃与皇后始终差着一线,是乾隆心里最大的安慰。


乾隆四十年,魏佳氏病逝,享年四十九岁,乾隆为她上谥号“令懿皇贵妃”,葬入清东陵胜水峪(即裕陵)地宫。


(谥号“令懿”的“令”,与原封号满文相同,“懿”的满文为“fujurungga”,意为有文采、风采翩翩、风姿、懿美)。


乾隆六十年,乾隆把令妃的儿子永琰立为太子,同时下令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,总算是圆了她和他的皇后梦。


1928年7月,孙殿英盗墓敛财,挖掘了裕陵和慈禧的陵墓,住在天津的溥仪恼羞成怒,派遣载泽、耆龄、宝熙等人去处理后事。

在清理裕陵的时候,发现了身着黄色龙袍的令妃,身体保存完好,连面颊间的皱纹都清晰可辨。


此时的令妃面露微笑,神态安详,可见她走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充满喜乐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