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为什么要买墓地(买墓地有什么忌讳)
- 世界趣闻
- 用户投稿
- 2023-01-15 09:19:50
(住宅楼里的阴宅)
(某地业主们的集体维权)1、没钱购买价格高昂的墓地:
一些一线城市好地段的墓地,已经明显超过四五线城市的一套房子的价格了!不是不买墓地存放骨灰盒,而是买不起!真心买不起。
一线城市的原住民应该普遍经济条件较好,买墓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一些后来才定居在一线城市,安家落户在一、二线城市的这类人。是没有很深厚的经济基础的。所有的收入只能围绕着健康的活人转!大人、孩子、老人、房贷、教育等一圈开支下来,几乎都是月光族。可怜巴巴地省下的那点钱,顶多大几十万都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一类了。
大几十万对于几倍于大几十万的墓地,显然是没有指望的。但是已经逝去的长辈又需要入土为安。所以才会有在小地方买房安置长辈骨灰盒这种极端怪异的行为。
这种情况下,似乎也只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。貌似可以谅解!

2、为了省钱,不购买价格昂贵的墓地:
有一部分的家庭能够承担购买墓地的钱,但是一旦购买后,几乎也是倾家荡产了。家里也是一毛不剩了。一旦家庭有一丁点变故,那对于家庭来说不亚于就是一场灾难到来!
所以,生者会综合全盘考虑。最终为了省钱,选择拿出家庭中一部分的存款购买小地方一套房子,专门用于存放长辈们的骨灰。
此种情况还算是有情可原,因为现实中的生活需要。而做出此类的怪异行为。
3、投资——纯粹的自私自利的自私心作祟:
你不得不承认,有这么一类人。这类人的特征就是:极度自私自利、以个人为绝对的中心,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!
这类人做出任何决定,实施任何行为都以绝对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!任何事情我要去做不但是完全为了自己,更是必须有足够的利益。购买小区住宅房安置长辈骨灰盒并且趁机打算赚钱的这类人,就是这类人的典型特征。
以个人为绝对的中心:就是我想把我长辈的骨灰盒放在哪里我就放哪里!天王老子也管不到我,我想咋搞就咋搞......
必须要有足够的利益:光是放置骨灰盒一项我还不满意,因为我花钱了,我就还要有回报!买房放置骨灰盒,等到房价上涨了,我把房子卖了,大赚一笔。大不了我再花低价购买一套放置骨灰盒,若干年后,兴许还能再赚一笔......
写到这里,我也被这类人气到够呛了。这都是什么人种?你这么做你的先辈们知道么?认同么?常人难以理解......
(违背伦理道德)(公序良俗的概念)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第八条之规定: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,不得违反法律,不得违背公序良俗。
第十条之规定:处理民事纠纷,应当依照法律;法律没有规定的,可以适用习惯,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。
2018年9月7日,民政部公布《殡葬管理条例(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,该条例规定安葬骨灰的独立墓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.5平方米,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.8平方米。另据该条例第十四条之规定:办理丧事活动,不得妨害公共秩序、危害公共安全,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。
对于小区住宅房的公序良俗大概是什么意思呢?
民众购买商品房,除了用于日常居住,还有温馨、舒适、安全的内心追求,是对于家的一种温馨感受。大众对于逝者总是心怀敬畏甚至是畏惧,如果商品房变成“陵园”,势必会给周围的住户造成恐惧、不安等负面情绪,长此以往肯定会对其他业主的身心造成损害。这就显然地违背了公序,更是扰乱了良俗!
事实上,不光是我们国家对于公序良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,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。如:
法国《民法典》第6条规定,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。
德国《民法典》第138条规定: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,无效。
日本《民法典》第90条规定: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行为无效。
小结:
个人认为此举违法,违背公序良俗的同时,侵害了他人(左邻右舍)的合法权益。给他人造成身心的损害以及经济损失!您认为呢?

3、子女或者长辈们不愿意选择简陋的安葬方式的,可以选择异地购买墓地;
大城市寸土寸金,但是稍微偏远的周边县市墓地就没有那么抢手了。外地户口的人想要购买墓地的话可以购买经营性墓地。目前我国墓地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,公益性公墓要求必须是当地的乡镇户口的才可以购墓,经营性公墓对于购买者的户口没有限制。
相比较一套房子的价格,大城市周边县市的墓地价格则低得多!一般家庭条件的足以能够承担。
1、首先是要与集中存放骨灰盒房屋的邻居进行沟通;2、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要求物业、业主委员会以及街道办等出面进行协调;
3、如果仍然未果可以向民政部门进行举报;
4、如果前述方法均没有效果,那只能通过诉讼的途径进行维权,因为集中存放骨灰盒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民法典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,业主有权要求搬出已经存放的骨灰盒,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因此造成房屋价格贬值的损失。
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,导致各地法院裁判尺度不同,通过诉讼维权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。但是你不去逐步依法维权,那么当前的现状可能会一直得不到改变。有没有效果只有试了才知道。
(学法守法用法)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下一篇
返回列表